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

Facebook的衝擊波雜記

2009-11-22 下午 10-54-34

還未成熟的概念,作為個人筆記

遊戲公司

以往遊戲公司必須具規模的砸下行銷預算在大型入口網站(ex.Y!K)、遊戲網站(ex.巴哈、基地),以及其他可能的媒體(ex.電視、公車、戶外看版),來轉化被接觸的可能使用者到遊戲上。

  • Facebook在台灣的竄起,顛覆了這個規則;由於Facebook的開放性、其擁有使用者的廣度,讓遊戲業者剛好可以長趨直入的直接一次面對最多的群眾,而且這些人原本可能都不是長期玩遊戲,甚至是根本不玩遊戲的族群。
  • 透過適當的應用程式撰寫,再加上(相對)低廉的Facebook廣告成本,會較其他管道更容易造成病毒式的擴散行銷,當然,遊戲本身的好壞也將更加決定它是否會繼續延燒。
  • 遊戲的熱度以及使用人數較以前透明,所有人都可以從Facebook提供的會員活躍度一窺這個遊戲是否熱門,評論也更為直接,甚至該遊戲粉絲專頁的討論區,也會取代掉專業遊戲網站的部份功能。

網路公司

這可能會是台灣網路公司們的惡夢或轉機,惡夢是,他們不僅得面對奇摩、無名,現在還得加上個Facebook(&plurk),許許多多的網站陸陸續續傳出被FB影響的災情。

我同意老查說的,Facebook把餅做的更大,使用者上網的時間變多;但同時間,排擠效應也會對其他網站造成影響,不論是5%、10%或者更多。幸運的是,由於政府目前的仇視態度,也許可以讓這個惡夢可以緩些。

記得,打不過,就是加入他;至少Facebook開放讓你加入他,其他人還沒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